我们所说的佛教,其实重点不只是佛,还有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成“佛”是目的,而“教”是法门,修行的法门。佛祖曾说:“觉悟成佛的法门有四万八千种”,当然,他说的八万四千,并不是说修行的法门总数,而是很多的意思,因为古代的印度人没有数字概念,因此,才用四万八千来代替很多。也就是说觉悟成佛的法门实际上要远远的超过四万八千种。佛像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法门,世界上的人数何止四万八千?那么,修行之人如何在这么多的法门中,选择适合于自己修行的法门呢?换句话说,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实答案是: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修行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才会有出现“有的人适合顿悟,有的人需要渐修”的情况出现。虽然修行的法门有千万种,但这两点是不能忽略的,也是共性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法门,其修行的前提都要做到这两点:一、发愿,发愿是佛教之中特有的一种说法,当然其它的学派也有类似的要求,只是用词不而已,如我们今天所说的“立志”也是这个意思。发愿的目的是为了让修行者坚定信心,专心修行。二、通过有相悟及无相,也就是离相,离相就是离幻。因为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因此执着于幻,就是束缚,不得解脱。所以,真正的修行,不只是要发愿坚定信念,还要离相。也可以说,发愿是为了更好的离相。因为住相、住念、住心太容易了,有时候就算是觉悟之后也还会着相,如《金刚经》中的须菩提。因此,把握住这两点,也就懂得千万种法门,也就是说,真正的修行,都离不开这两点。只有认识到这两点才是真正的修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qiandaia.com/bqdyh/1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