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无边,芳菲竞浓,沿着郊外踏歌而行,簇拥的花朵,翻滚的麦浪,自是扑面而来,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完全掠去了心灵的疲惫,使我们醉意陶然,对平淡生活又添几分向往。可我们盼春、嬉春,挽春,谷雨在时钟的催促下,终究避无可避,将成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尚未赏春的您,需要抓紧时间啦!
吴健
南京秦淮朗诵表演艺术协会主席、发起人
今年公历的4月19日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古代农学著作《群芳谱》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节气里,雨水明显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作为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牡丹花荣,紫藤满架,一年中绿肥红瘦的夏天就要到来了。
古代三候
一候萍始生
谷雨节气里,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
这里的鸠指布谷鸟,意思是说布谷鸟于此时开始催耕;
三候戴胜降于桑
“戴胜”又称鸡冠鸟,人们此时可以在桑树上见到它。
南京白话《花山白牡丹的传说》
表演者:查志华
谷雨诗二首
谷雨(明)方太古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七言诗(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南京谷雨谚语
枣发芽,种棉花,谷雨前后把种下。
谷雨西风像呼鸡,莳里西风莳里风。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谷雨无雨,还田退主。
《雨润花发茶香满城》·雨花茶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谷雨养生调心情,
谨防旧病再发萌,
开窗通风花粉飞,
春捂养阳防温疫,
宜甜少酸忌冷腻,
调达肝气防郁痹。
“谷雨”就是及时雨,让南京人活的更滋润了
谷雨时节,雨水润泽后的大地,流散着喜悦、丰收的快乐因子,人们冀望、守望它带来的恩典。因而对它的纪念,历来是中国文化日志上不可缺少的一页,并依据各地的风土人情,衍生出一些相关的民间活动。
管够管饱食乌饭
江南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有吃乌饭的习俗。乌饭又名青精饭、阿弥饭,是将南烛叶(乌饭叶)洗净舂烂,取其汁液浸米,浸好的糯米呈淡淡的紫黑色,将其晾干后蒸煮而成。
《金陵岁时记》中有:“《本草纲目》:‘乌饭,乃仙家服食之法。’唐陆龟蒙《道室书事》有‘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之句。而释家乃于四月八日造以供佛。吾乡每届是日,沿途争卖,以当点心。”旧时老南京的早饭摊上,每到四月初八前后,常有乌饭售卖,配之油条为内馅,以豆浆佐之。更有人家自清明至九月,长年售卖乌饭。
南京溧水地区还有酿饮乌饭酒的习俗,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道:“余素不饮。丙戊年,在溧水叶比部家,饮乌饭酒至十六杯,旁人大骇,来相劝止,而余犹颓然未忍释手。其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言其妙。据云:溧水风俗,生一女必造酒一坛,以青精饭为之,俟嫁此女才饮此酒。以故极早亦须十五六年,打瓮时只剩半坛,质能胶口,香闻室外。”色泽乌黑、甘鲜醇美的乌饭酒,是主人家嫁女时用来款待贵宾的佳酿。
红袖添香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谷雨三朝看牡丹”,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南京人观赏牡丹的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林公园了。每年的四月上旬到五月中旬,此处都会举办牡丹花会,不仅南京市民争相前来观赏,郊县乃至周边城市的游客也都闻讯来此看花。
园内的牡丹引自洛阳、菏泽、日本等地,花色奇绝,雍容华贵,有首案红、八千代椿、花王、岛锦等多个品种,余株,观赏面积达平方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
欢度秣陵关庙会
《金陵岁时记》载:“东岳神相传为赵公明,能治鬼。吾乡通济门外双桥门之东岳庙,每年三月杪至四月初二赛会,陈列卤簿,皆帝者上仪,杂以玩具、秋千、台阁之属咸备。”
除了双桥门,旧时中央门外、鸡鸣山下的东岳庙也会举行赛会或庙会,后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东岳庙大多已经踪迹难寻,更遑论庙会活动了,倒是在秣陵地区仍保留了这一传统。
农历四月初二的秣陵关庙会前后历时三天,以四月初二为正日。旧时秣陵桥南有一座东岳庙,里面供奉着东岳大帝。庙前有一座古戏台,与桥北大街神墩附近的古戏台南北相望,是当地的地标建筑。每年三月十五到四月初八期间,桥南桥北两个大戏台上会通宵达旦演唱京戏,秣陵人称“桥南桥北唱对台”。
庙会期间各家各户会准备好酒菜招待前来游乐的亲朋好友。附近东善桥、陶吴、禄口、龙都、殷巷等地的村民常带着小孩来赶庙会,当地人说到秣陵来过“关”,过了“关”孩子便会平平安安。届时,沿街摊贩极多,各类物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当春季下雨,谷雨适宜春耕播种的应景本色就尽显无疑。它从寒潮天气中走来,向作物生长中走去。有一首《谷雨之歌》好像是这么唱的:
你从寒潮中走来,谷物生长是你的风采;你向田野奔去,雨水是你的胸怀。你用无私的奉献,润泽广袤大地;你用伟岸的身躯,托起丰收未来。……
(改编自《长江之歌》)
文化日历
南京市文化馆·老查白话南京故事
张渤和桃花仙子的传说
年的传说
送春的由来
荷花仙子的传说
蝴蝶姑娘的传说
韶韶南京的梧桐树
神圣岗的菱角
称人
雨花观
蚕神的来历
“逐梦童心”——故事大王讲故事
余泓锦《中华门的故事》
郭心一《热心的小蚯蚓》
采云追月——云朵音乐厅
玖弦民族室内乐团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
少儿培训公益课
琵琶课程
钢琴线上公益班
鼓楼区文化馆·文化云课堂每天一起学
流动的视觉艺术——叠泉、飞瀑、涧潭、溪涧绘画技法
可视的静态艺术——流水的绘画技巧
张口说话也是艺术——评书
建邺区文化馆
抗“疫”,说不尽的文化题
秦淮区文化馆·云端课堂
大师授课,带你领略世界非遗之美
趁春光正好,跟着罗珊老师一起舞动身心!
笔精墨妙,心清气静,书法入门课
春至秦淮品雅韵,来看今天精彩的南京白局课
江宁文化馆·文化微课堂
异域风情,民族韵味之古筝
栖霞区文化馆·文化慕课
相约武汉,带你去看最美的樱花!
六合区文化馆
春暖花开,好久不见
江北新区文化馆·“家里蹲”艺术微课堂
中西音乐简史之西方篇(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
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画基础知识
本期联盟单位
南京市文化馆
紫金山新闻
南京秦淮朗诵表演艺术协会
鼓楼区文化馆玄武区文化馆
建邺区文化馆秦淮区文化馆
江宁区文化馆栖霞区文化馆
六合区文化馆高淳区文化馆
溧水区文化馆浦口区文化馆
江北新区文化馆雨花台区文化馆
朗诵:吴健(南京秦淮朗诵表演艺术协会主席)
白话表演:查志华(南京白话传承人)
视频剪辑:一昙微花费晨阳
责编:刘立云刘烨珺
视频导演:宋强叶昕
文案:杭素婧杨溢
图片:马伊凡
编辑:王欣然
南京市文化馆
玄武区长江路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qiandaia.com/bqdtp/4011.html